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 正文
四路三桥:构造城市主骨架——西咸新区基础设施重大建设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2年8月9日 | 浏览2110 次] 字体:[ ]
   打破分隔:跨境道路挑大梁

  2012年,西咸新区建筑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修路筑桥。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搭建起西咸新区道路主框架,形成新区五个组团之间,以及新区与西安主城区的快速交通连接,是西咸新区下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城市骨架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直接关系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按照规划,西咸新区的交通道路是由快速路和主干路主通道共同形成的“五横五纵”和10余条快速路,构成了西咸新区城市骨架路网。对于西咸新区来说,这个骨架是连接贯通西咸882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的5座新城,是这五个新城的交通大动脉,同时更是有效连接西安和咸阳城区的基础道路。

  “在西咸新区众多的道路中,跨境道路的建设是我们今明两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能否在两三年内拉开城市骨架,提升我们的区域价值,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的这些跨境道路能否顺利施工,如期完成。说的更通俗一些,这既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我们西咸新区的形象工程。”进入2012年,西咸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已经在五个新城的工作会议上不只一次地强调。

  被西咸新区高度关注的跨境道路主要是“四路三桥”:“四路”是正阳大道、秦汉大道、沣泾大道、红光大道。“三桥”是正阳大道跨泾河桥、正阳大道跨渭河桥、红光大道跨沣河桥。“四路三桥”是“五纵五横”主骨架道路网的部分工程,也是跨越不同新城的跨境道路。

  秦汉大道,其南起兰池大道,北至泾河边,全长11.52千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Ⅰ级,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规划道路红线宽80米,沿线与渭城路、旅游路等诸多道路及咸铜铁路相交,与咸铜铁路相交采用立体交叉。秦汉大道南段(横桥-旅游路)已经开工,红线宽度80米,双向8车道。秦汉大道北段(旅游路-沣泾大道)按照西咸规划断面进行实施,红线宽度80米,主道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跨越秦汉新城和泾河新城,建成后将是南接西安主城区北连西咸北环线的一条南北向大动脉。

  另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正阳大道起于渭河北岸华达陶瓷厂东,向北延伸,止于机场东线路基段,路线全长4.68千米。

  东西走向的道路是红光大道,穿越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西起渭汉桥,东至西安市西三环,这条道路是西安西大街的西延伸线,它建成之后将成为连接西咸新区、西安、咸阳最主要的道路之一。

  沣泾大道则是连接西咸新区渭河北岸组团和渭河南岸组团的交通动脉。

  在正阳大道这条道路上,有2座非常重要的桥梁:跨泾河桥和跨渭河桥。其中,正阳大道跨泾河大桥位于正阳大道工程南段,距泾阳县城约12公里,泾河北岸为崇文乡,南岸为高庄镇,西铜高速公路跨泾河特大桥从拟建区南部通过,桥梁长度约1294米。正阳渭河大桥是西咸新区连接西安的一座重要桥梁,起点位于西安北客站以东,西安市尚华路终点,向北延伸,垂直跨越跨渭河南河堤路、渭河、兰池大道,与正阳大道相接,桥梁总长度2285.5米。建成后也将是西咸新区连接西安的一座重要桥梁。红光路沣河桥,桥型方案为“上承式拱桥”,全长900米。

  这些跨境道路和桥梁全面开工建设,在西咸新区内部之间将会建立起快速交通干道,而外部也会与西安、咸阳有更有效地交通连接通道,为加速西咸一体化做好最基础的准备工作。

  快速连接:公交优先治拥堵

  中国有句俗语“道路越走越宽广”,而这也恰恰代表了中国人修建道路的一种态度:道路一定要宽,要为今后长远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对于西咸新区来说,在一个现代化的田园城市中,道路到底应该修多宽,这需要我们对道路等级和未来的交通通行情况有个准确的预估。目前这四路三桥是西咸新区连接内部与外部的大动脉,道路等级相对来说较高,路面设计基本在80米到100米之间。”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兼西咸新区总规划师李肇娥解释说。

  事实上,这四路三桥作为实现各新城之间“快捷交通连接”的重要通道,公交优先、安全高效、方便快捷、低碳环保这些先进的设计理念,都已融入西咸新区道路标准横断面当中。

  “在交通方面,西咸新区首先考虑发展公共交通系统。这里以后会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重要的核心,人口近期规划150万人,远期236万人,如果机动车发展过快,再宽的马路也跟不上使用。而发展公交,建设BRT,也就是快速公交系统,则能有效解决数百万人的出行难题。”李肇娥说。

  BRT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之间的快速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也被人们称为“地面上的地铁系统”。据统计,一条行车道如果供小汽车使用,每小时最多只能通过700辆车,2000人左右,但是如果该车道专供快速公交使用,每小时能通过100辆快速公交车,可以运送15000人左右。在中国人多路少的状况下,快速公交系统有效地利用了少部分的道路资源却可以保障大部分人群在城市中的流动,被北京、广州等许多城市采用。

  “BRT车道将是西咸新区快速公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在主骨架道路上预留BRT车道设置空间,建立快捷、准时、便利、覆盖面广的公交系统,引导居民乘坐公共交通车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李肇娥说。

  为了加快汽车运行速度,西咸新区的机动车主道和辅道将分离,辅道作为集散车道,与主道分离,降低了对主车道的干扰,从而保障了主车道上的行车速度,提到道路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按照设计,沣泾大道红线宽100米,主道双向8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红光大道红线宽80米,双向8车道。正阳大道、秦汉大道红线宽均为80米,主道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而在这些道路上,都将预留BRT车道。

  作为更人性化的考虑,自行车设置专用车道,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离,这种更为安全,更为便捷的低碳出行方式,成为体现田园都市风格的一道靓丽风景。

  力保开工:“先通后畅”不断头

  2012年7月27日,西咸新区召开了“四路三桥”规划建设情况专题会议。该会议提出,“四路三桥”是西咸新区的重大跨境工程,是今明两年内西咸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四路三桥”建设能够体现西咸新区的核心概念,拉开城市骨架,提升区域价值,各新城务必高度重视。这是一次鼓劲的会议,同时,也是一次确认任务和施加压力的会议,这四路三桥能否按期建成和投入使用,正考验着西咸新区建设者们的行动力。

  “不可否认,这些跨境的主干路对于各个新城来说,意义各不相同,有的路对于有的新城仅仅是过境路,但对于其他新城来说,却是大动脉,因此在衔接上,还需要更多地沟通。我们希望在这四路三桥的建设中,涉及到的新城都能够积极协调配合,完成好西咸新区的这一最基础、目前最重要的工程。”王军说。

  可以预料,如上的会议在未来两三年内还会频繁地召开,为西咸新区的道路建设保驾护航。目前,西咸“四路三桥”中已开工建设的有秦汉大道、沣泾大道和正阳大道,其余的都已进入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紧迫感在西咸新区管委会和五个新城之间已经形成,三年出形象的要求,首先就会体现在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为此,五个新城在道路的修建上几乎都采取了“先通后畅”的策略,而桥梁的建设是这四条道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桥通和路通是西咸新区综合基础设施中急需完成的工作。

  近日,西安市规划局在其网站上公示了《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在原规划的6条地铁线路的基础上,备受关注的新增的9条地铁线路分布图在列。15条线路相互交错,形成棋盘放射状,其全部建成通车后,地铁所覆盖的范围最北将到阎良,南到户县,东到临潼,西到咸阳。西安地铁线路已不同程度地辐射涵盖到西咸新区的几个新城范围内。

  据了解,《西咸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也在编制之中,将与西安的轨道交通进行衔接融合,形成西咸新区便捷的快速交通干道体系,加快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西咸一体化,首先要交通一体化,交通需先行。对于西咸新区来说,其交通体系能否快速、全面的建成和投入使用,这需要西安和咸阳两市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共同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交通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 ·专题1信息无
  • ·专题2信息无